LEED 請回答:新格局、新趨勢,有哪些?






截止到2024年底,大中華區有超過30個專案獲得 LEED 凈零認證,在數量和細分領域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值得慶賀的是,北京頤堤港一座獲得 LEED 零水耗認證,成為大中華區首個獲此殊榮的專案,填補了大中華區 LEED 專案在這一領域的空白,也為更多本土專案樹立了先鋒典範。

從4大凈零細分領域看,大中華區已經有14項 LEED 零碳認證、13項廢棄物認證、9項零碳認證和1項零水耗認證。有多個專案持有多項認證,如2024年新增的廣州太古匯2座就同時獲得 LEED 零碳和零能耗雙認證。零廢棄物是2024年凈零認證收獲最多的領域,其中包括嘉裏建設旗下的上海嘉裏不夜城三期-企業中心T1/T2以及杭州嘉裏中心辦公樓,恒基兆業旗下3個辦公樓:688廣場、環智國際大廈、恒匯國際大廈

此外,高濟澤鄰大藥房獲得 LEED 零能耗認證,拓展了 LEED 凈零在不同空間類型上應用的可能性,其也是全球第一個獲得 LEED 凈零認證的藥房空間。

2024年城市與社區領域新增7項認證,使得大中華區城市與社區總認證專案突破20個。

新獲認證的城市與社區專案覆蓋了多個功能屬性,比如以辦公、商業等混合功能為主的阿裏巴巴西溪C區前海嘉裏中心天津嘉裏中心一期香港太古坊浦開雲璟生態社區;以工業製造為主的立臻精密智造(昆山)有限公司;以康養為主的中國太平·玉蘭人家

LEED 城市與社區適用於片區開發或城市更新的區域型專案,大中華區有近50個專案參與其中。

維多利亞港,是香港最為引人註目的旅行目的地,同時匯聚了香港最為壯麗的天際線和現代化的城市景觀。近幾年,我們觀察到在維港天際線建築中 LEED 的覆蓋率越來越高。

從港島最高樓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到運營50多年之後獲得認證的怡和大廈,到處可以見到 LEED 的身影。尤其是2024年,維港港島沿線新增了14個 LEED 認證大樓,其中既有建築占到93%。在高度城市化的香港,LEED 已掀起綠色煥新的浪潮。 

*此處呈現的專案為城市更新代表專案,其中商辦樓宇為2024年獲得 LEED O+M 白金級認證且運營時間超過20年的專案。
註:同一業主只展示1個專案。

近幾年,大中華區城市化發展從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並重,讓“城市更新”逐漸成為熱門話題。由於城市更新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更事關人民的長遠福祉,要實現城市更新的高品質發展,可持續已經成為必備要素。

LEED 認證專案中就不乏城市更新的經典案例,比如社媒上的網紅專案:今潮8弄與上海新天地(繼2014年獲得 LEED ND 第二階段黃金級認證後,又獲得 LEED ND: 建成黃金級認證)都在今年獲得認證,兩個舊街區在城市更新過程中,盡可能地保留了石庫門元素與場址所代表的歷史記憶,並煥發了新的活力。

此外,存量商辦樓宇的改造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環。我們也看到不少運營超過20年的辦公樓宇紛紛在改造過程中運用 LEED 認證實現綠色升級,比如上海的中區廣場北京東方廣場等等。 

現在,全球互聯網大廠都在「卷」ESG。比如谷歌在2024年12月透露他們將計劃在 2030 年達成運營和價值鏈的凈零排放,同時承諾為所有辦公室和數據中心提供 24 小時無碳能源。本土科技巨頭阿里巴巴、騰訊均承諾目標於 2030 年實現碳中和等等。

LEED 也是他們尋求運營空間永續發展的首選。阿里巴巴旗下已經有10+個專案獲得 LEED 認證,其在 ESG 報告中承諾「將所有新建的自有園區均達到 LEED 黃金級認證標準。」位於杭州的西溪園區 C 區在2024年運用 LEED 城市與社區體系獲得黃金級認證,西溪園區 A 區、阿里巴巴數字生態創新園、親橙裏、菲住布渴酒店在2023年也已獲得 LEED 社區白金級認證;騰訊也有超過10個專案獲得認證,這些專案既包括其多個辦公樓,還有數據中心、研究中心等等。

此外,京東、小米、字節跳動、鏈家、唯品會也均有專案獲得認證。2024年,得物上海嘉定潮流電商運營中心以及北京新浪大廈新獲認證,參與 LEED 認證的互聯網企業已經越來越多。

「餐飲」類品牌也開始借助 LEED 認證來表達其永續主張,從肯德基、麥當勞到哈根達斯、星巴克,我們身邊已經有越來越多綠色餐飲門店。

我們觀察到,近幾年應用 LEED 的本土餐飲品牌數量逐漸增加,比如喜茶深圳海岸城購物中心店在2020年獲得 LEED 黃金級認證。2024年,瑞幸有3家門店獲得認證,霸王茶姬的上海辦公室也獲得 LEED 黃金級認證,這些國民認知度較高的餐飲品牌的加入,也會將 LEED 及綠色空間帶到更多人面前。


在全球永續發展浪潮中,金融機構也面臨著回應 ESG 需求的挑戰——越來越多的利益相關方要求金融機構采取負責任的行動,人們對金融機構的期望也在迅速上升。

在大中華區,截止到2024年底有360+個 LEED 認證專案屬於金融業主,其中銀行類業主占到一半以上,尤其值得註意的是,本土銀行業主參與已經越來越多,其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均已參與其中:中國銀行目前已有20+個支行獲得 LEED 認證;中國建設銀行有10+個數據中心、呼叫中心獲得認證;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辦公室、香港中國農業銀行大廈也均是 LEED 認證專案。

金融業也是促進經濟綠色增長的有力保障,他們通過綠色融資帶動資金流向永續發展。比如中國銀行於2024年發行了4億美元的境外綠色債券,全額用於阿聯酋境內可再生能源和清潔交通類型的合格綠色專案。也有許多綠色融資與 LEED 掛鉤,比如新鴻基地產在2022年6月與16家國際及本地銀行簽署的207億港元、5年期的永續發展表現掛鉤貸款協議中,LEED 就是其永續發展表現目標的主要條件之一。

為了加速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目標、響應投資者和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多企業已不再滿足於單項認證,並希望快速、大規模地提升建築績效。

為響應市場需求,LEED 也在推進「規模化績效(Performance at Scale)」計劃,這一計劃旨在支持企業對既有資產組合的績效改進進行規劃、加快建築規模化脫碳進程。

LEED Volume 批量認證計劃也是幫助企業大規模提升建築績效的一個工具,借助批量認證,企業可以簡化內部專案管理流程並進一步降低相關成本、加快認證速度。麥當勞中國是亞洲第一個應用 LEED Volume 的品牌,目前麥當勞中國已有3,400家門店獲得正式認證。此後,先後又有6家企業開始應用批量認證,其中包括餐飲品牌瑞幸,以及5家主要以運營倉儲物流資產為主的企業:東久新宜、豐樹、嘉民、普洛斯、萬緯。

*此處呈現了2024年新增工業製造類認證代表專案。

在大中華區參與 LEED 的前5大空間類型中,「工業製造」始終位列榜單,且已經連續三年實現增長。2024年新增工業製造了註冊專案數量同比2023年增加40%。

2024年新增認證專案中更是有很多大眾耳熟能詳的品牌,比如星巴克位於昆山的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該專案是率先實現 「從生豆到咖啡」 垂直產業鏈的規模化整合的標誌性專案,產業園內從辦公樓到倉庫、生產車間均已獲得 LEED 認證。再比如樂高位於嘉興的工廠、著重於永續發展的全業務鏈高端時尚品牌之禾位於上海臨港的產業園都是 LEED 認證的專案。

2024年有超過500+個專案應用 LEED O+M 體系,同比2023年增加43%。

5年來 LEED O+M 註冊數量連年攀升,契合了大中華區城市化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多存量建築開始邁向升級改造之路,並且運用 LEED 作為其永續轉型的工具。

此外,除了商辦樓宇,運用 LEED O+M: 既有室內體系的室內空間也越來越多。2024年50個專案註冊應用 LEED O+M: 既有室內體系,其中有70%為奢侈品牌零售門店。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月讀 LEED | 大中華區第一個 LEED 高速服務區誕生了!

v5進行時:「脫碳」時代,專案如何獲得 LEED 白金級和零碳認證?

v5進行時:LEED 引領建築進入「脫碳」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