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旅行目的地+1:人間仙境九寨溝也變 LEED 啦!

2021 年 9 月,九寨溝景區迎來了時隔 4 年之久的全域開放。這個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地因如畫般的水景、豐富生物多樣性而舉世聞名,2017 年的一場地震讓它受到了嚴重破壞,而當年 10 月,重建規劃就已啟動,如今終於整裝待發、將美麗展示給一批批遠道而來的遊客。

一些重訪故地的遊客們或許會發現,「重生」 後的九寨溝景區不但恢復了往日容光,還增添了一些煥新的人文性體驗 —— 比如那座承載著遊客交通接駁及保障性服務功能的立體式遊客服務中心,造型獨特、功能硬核,還是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第一個獲得 LEED 金級認證的建築項目。

近日剛剛獲得 LEED BD+C: 新建建築金級認證的九寨溝景區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中心鳥瞰圖
圖源: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災後重建的綠色門戶,
美觀、實用與可持續並存


重建或許是比新建更難的過程。這次災後重建,景區除了要恢復景點原貌,還希望通過更新服務設施、采用新工藝新材料等提升景區服務水平,為遊客帶來更多別樣的優質體驗。

重返秀麗的九寨風景 圖源:委國僑報


坐落在九寨溝風景名勝區溝口,本次獲得 LEED 認證的立體式遊客服務中心是景區災後重建最大的單體項目,作為景區的門戶和標誌性建築,它的重要性和影響力非同一般。考慮到這些,項目的設計單位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將 「自然、舒適、高效、適用」 作為項目的建設理念,在這個基礎上把當地富有特色的傳統文化融入其中。

可持續更是一個必要的考量因素。從自然環境上來看,九寨溝風景區群山與水系穿插,形成了寶貴的自然遺產與豐富的生物多樣性。2017 年的地震,損壞倒塌的建築不可避免地對景區生態環境產生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文旅產業是九寨溝縣的支柱產業,九寨溝縣也是四川首批(也是唯一)入選 「中國旅遊強縣」 的縣城。災後重建既事關當地百姓生產生活,也需要有助於景區自身和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遊客們很容易識別到九寨溝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中心的建築之美 —— 作為一個 「地景式建築」,它的設計造型以不破壞原有的自然環境秩序為原則,建築流暢的曲線在山林之間延伸,與九寨溝的山水形態形成呼應。

遊客中心流暢的線條設計
圖源: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而這些美麗的線條背後,也蘊藏著各種實用性的巧思,比如原有的場地,西側的山邊比東側的翡翠河畔高出 6 米,設計師利用場地現有高差將整體建築分為上下層,平臺層是主要的出發層,平臺下層作為主要的到達層。這樣既可以解決地下水位過高給施工帶來的諸多困難,也可以快速接駁遊客,通過立交橋解決溝口區域交通擁堵的問題。另外,項目還為提升遊客的旅行體驗做足了準備,景區檢票口從以前的 7 個增加到現在的 35 個,整個項目內分散設立了 207 個有等待提示的衛生間,為遊客帶來便利的同時提升了景區整體的運行效率。

流暢的線條和分層設計既美觀又實用
圖源: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從景觀到材料,
現代化的遊客服務中心如何貼近當地特色文化?


九寨溝長期以來就是藏民聚居地,其民俗仍保持著濃郁而古樸的特色傳統。而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中心的重建,也在細微之處蘊藏著傳承當地民俗文化的匠心。

比如在遊客服務中心罩棚前那個醒目的水狀雕塑,除了寓意九寨的水,還形似藏文的元音;俯瞰整個遊客服務中心,承載著宣傳九寨溝人文自然亮點的展示中心,是另外一顆文化元素彩蛋,它的外形猶如一顆即將舒展的植物幼苗,也象征著法螺(佛教舉行儀式時吹奏的一種唇振氣鳴樂器,也被視為祥瑞之物)。

左圖左上角為九寨溝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中心展示中心,其形態與代表當地聖物的法螺(右)十分接近
左圖圖源: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右圖圖源:網絡

在九寨溝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中心的景觀設計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項目對場地的敬重。在打造當地特色的 「林卡」(林卡為藏語,漢語意為園林)時,項目非常重視原址原樹的保護,最大限度地進行原地保留或同區移栽。並根據現狀樹設計水景,形成疏林草地景觀,既體現了地方風情,還有效疏解了溝口集散廣場高峰期間遊客聚集壓力,並為遊客和周邊居民提供了休閑遊憩的場所。這些匠心之舉也符合 LEED 體系 「可持續場地」 板塊的保護和修復棲息地的得分點,該得分點旨在保護項目所在地的原始生態。

最後,項目不只在設計上參照了當地傳統建築實例,在材料選擇上也下足了功夫。遊客中心采用了當地傳統的建築材料,比如智慧中心、展示中心以及兩個罩棚的屋面就應用了就地取材的自然建築材料石板瓦;室內則利用震後山體上滾落的木材進行裝飾。行走在室外,還能隨處看到由木壘、毛石、夯土墻構成的外墻,讓遊客們近距離感受當地的風土民情。

石板瓦屋頂(左)、碎石墻(中)與木壘墻面(右)
圖源: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創新性的綠色設計,
人本理念與環境效益的交織


如果說這些別出心裁的文化植入是九寨溝溝口立體式服務中心的靈肉,那麽項目在結構和綠色建築上的探索實踐則組成了它的筋骨。強大的節能、高效內核,讓其為遊客們展示了綠色設計的舒適體驗和環境效益。

從最搶眼的大罩棚說起,大罩棚下面有 3 棵形似綻放花朵的柱子,它們負責頂起跨度 38 米的大型不規則形態單層網殼膠合梁木結構;而在平臺下的集散中心,36 根鋼結構開花柱(是國內首次大規模應用鋼結構開花柱,主要以拱形鋼梁解決跨度增大後的受力問題,形成六個方向的連續拱,當六個方向的拱匯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開花柱)讓置身其中的遊客感受到整個空間的自然和舒適,減少了壓抑感。

這種超常規的結構體系,結構即是建築,無須裝飾,既實現了功能,又節省了裝修成本。值得一提的是,這座立體式遊客服務中心采用的鋼木混合結構,實現了高度的裝配化,降低了建築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鋼結構開花柱
圖源: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從室外環境上看,美麗的林卡景觀也對環境產生更多積極的影響。項目在 LEED 可持續場地板塊獲得了高分,其中在開放空間、降低熱島效應及雨水管理得分點都獲得了滿分。這得益於其 45% 的室外綠化率及 40% 的屋頂綠化率,另有 22.81% 的室外活動場地有喬木遮陰,這些舉措可以有效降低熱島效應,並為遊客帶來更加舒適的體驗。

而在建築的內部,遊客們很容易就能在沿坡道觀展過程中,感受和看到透亮的光線與室外的風景。建築形體的優化帶來了這些體驗提升 ——70% 的主要功能房間面積,可通過自然通風滿足室內環境舒適度的要求,86% 可通過自然采光達到室內照度要求。此外,項目還設置了室內 CO2、PM2.5 等室內汙染物濃度監控系統,可以通過與通風系統的聯動確保室內空氣品質。

通過采光的天井設計、適宜自然通風的整體結構,使項目內部獲得采光、通風舒適

圖源: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除了借助自然的力量,現代科技也為項目更高的環境效益加分。九寨溝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中心在被動式設計的基礎之上,還采用了高效的照明及空調設備,並結合熱回收技術和智能照明控製技術,使得建築年運行能耗參照 ASHRAE 90.1-2010 節能 18.9%,參照 GB50189-2015 節能 34.18%。高效率的用水器具,以及場內雨水和中水回用,使項目年 節水比例達到 46.81%,滿足了 LEED 節水增效的得分要求。

最後,作為一個地震後的災後重建項目,項目吸取經驗為突發的自然災害做了韌性設計,其創造性的把遊客服務中心和應急避難場所結合起來,為全國景區防災避難的推廣工作樹立了典範。


九寨溝景區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中心日承接量可達 4.1 萬人,也就是每天都會有來自全球的 4 萬多人親臨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天然幕布外,踏進代表另一種人類文明的綠色建築。相信這樣一座滿載人文、自然元素的 LEED 認證遊客中心,將以長存與煥新,向每一位來訪者述說著真正的綠色故事。


參考來源:

①《九寨溝景區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設施,四川,中國》,WA202201 | 2021 IUPA 專輯

② 全域恢復開放,九寨溝 13 公裏新景點等你來,四川在線

③ 國內最大跨度的互承式膠合木結構 —— 九寨溝溝口遊客服務中心,建築結構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COP28閉幕:全球亟需努力,LEED 支持建築“突破”

LEED 認證的工廠可以使用新標識了!

「邁向碳中和」上海論壇:解碼房地產綠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