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讀:成為綠色建築,然後呢?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 2022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COP27) 召開之前發布了第 13 版年度排放差距報告《正在關閉的窗口期 —— 氣候危機急需社會快速轉型》,報告研究了實現 1.5°C 的溫控目標所要達到的減排力度,以及在此目標下,電力供應、工業、交通運輸、建築、食品和金融部門所要采取的行動。

2022 排放差距報告 ©UNEP

針對建築業,報告指出 「建築領域的全球綠色升級亟待加速,公共和私營力量需要共同投入建築業價值鏈的更新」。

LEED 及其所代表的綠色建築正是投入的方向,它們在過去幾十年來成為建築節能減碳的解決方案。現在,LEED 也被不斷賦予新的價值與使命,去響應變化的環境及氣候挑戰。近日,USGBC 北亞區副總裁王婧接受了中國境內首家圍繞社會責任(CSR)的核心主題運營的媒體機構栩栩華生的專訪,共同探討了變動復雜的時代背景下,綠色建築的新圖景與新使命。

這也是 2023 年 LEED 公眾號獻給你的 「新年第一讀」,希望由此為你探索 LEED 增添新的視角。

以下 Q 代表栩栩華生,A 代表王婧。


#1 脫碳成為關鍵詞

到 2050 年,建築業的碳排放將占到全球碳排放總量的一半左右,整個建築行業的脫碳轉型迫在眉睫。


Q:當氣候變化躋身人類社會最緊迫議題,綠色建築的優先級產生了什麽變化,哪些『綠色』定義變得更加具象且迫切?

A:『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各個國家、企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個人無法繞開的議題,當各方都紛紛設立自己的凈零承諾,綠色建築就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這其中,建築業脫碳是首當其沖的,建築全行業已經占全球碳排放量的近 40%,全球每 5 天就會新增約等於一個巴黎的建築面積,如果建築業不加以行動,到 2050 年,建築業的碳排放將占到全球碳排放總量的一半左右,整個建築行業的低碳轉型與脫碳可謂迫在眉睫。

另一個值得註意的是建築所在場地的可持續性,LEED 評價體系中也設有『可持續場地』這一板塊,主要通過強調保護棲息地、為人們提供公共空間、增強雨水管理、減少熱島效應等得分點增強建築場地的氣候韌性,幫助建築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氣候變化。除此之外,綠色建築也尤其需要為居住在其中的空間使用者帶來優質健康的感官與心理體驗。

氣候災害頻發陰影下,氣候韌性成為建築革新的新命題,由臺達捐建的高雄那瑪夏民權小學🔗不僅在設計中強調了場地的氣候調適功能,也運用許多順應當地氣候的被動式節能設計,該項目獲得了亞洲首個 LEED Zero Energy 零能耗認證 © 臺達集團

Q:您提到,面對氣候變化,建築業的脫碳轉型成為了『必選項』。而作為數個高碳部門的交叉點(如材料、能源、交通),建築業脫碳的復雜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您認為有哪些好的解決思路?

A:我們認為要註意以下幾點:
① 要製定更強有力、更清晰的凈零排放承諾標準,設立近期、中期的大幅度減排目標,以誠信、透明、公開的原則分享凈零計劃和進展相關的、非競爭性的、可比較的數據。並通過以科學為基礎的行動方案和第三方問責製來建立公信力,警惕『漂綠』行為。

② 要考慮把既有建築納入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既有建築體量巨大,其運營過程釋放的碳排放約占建築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的 70%。另外,在供暖需求集中(這造成大量溫室氣體排放)的發達經濟體中,大多數建築都在其出臺建築能源法規之前就已經存在,使得既有建築的可持續改造不像新建建築那樣備受矚目,因此,LEED 也特別設有針對既有建築轉型的專項體系 LEED O+M,旨在評定建築運營與維護期間的綠色屬性。

③ 要重點考慮解決隱含碳的問題:建築業的脫碳行動仍然集中在建築運營產生的直接碳排放上,但要實現凈零目標,我們還需要解決隱含碳的問題 —— 這涉及建築整個生命周期中與材料和施工過程相關的排放,占到全球總排放量的 11%。如果不采取切實的行動,隱含碳在總排放中所占比例將繼續增長。

Q:這個過程中,LEED 扮演了什麽角色?

A:要實現建築全行業的低碳轉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既要有國家層面上強有力的政策與監管措施,也要有適用於市場的有效工具。LEED 不僅科學量化了綠色建築的評價標準,還提供了一個解決建築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綜合框架:從設計、施工到運營、維護和拆除。

宏觀來看,LEED 認證項目在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方面表現優異,據統計,相較於非 LEED 認證的建築,LEED 項目的碳排放平均減少 34%、能源使用減少 25%、水資源消耗減少 11%,而垃圾填埋則減少 8,000 萬噸,同時還能夠減少燃油車使用並促進綠色建築材料的應用。可以說,在建築行業的脫碳之路上,LEED 是強有力的工具。

#2 為必選項投資

綠色建築與企業的 ESG 表現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深度聯結。


Q:私營部門在建築資產管理中呈現出越來越強的綠色偏好,您認為來自外部的推力有哪些?

A:企業對於綠色建築的偏好首先受到市場變化的影響,ESG 為企業提供了一個指引公司管治、可持續實踐策略的框架,隨著 ESG 的熱度越來越高,機構投資者、房地產企業及相關基金對於 『綠色』的要求也愈發嚴格。

而從公眾的角度看,消費者 / 公眾對於品牌及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的要求和意識正在增強。以正成為消費及職場主力軍的 Z 世代為例,他們的消費和生活方式,都更明確地帶著綠色環保的信號,這同樣也反過來推動了品牌及企業更重視他們的辦公及運營空間的綠色水平。

公共部門也為催化綠色建築市場蓬勃發展貢獻了不容忽視的力量, 自 2060 碳中和目標的正式提出,國家層面的相關政策激勵與補貼就為建築綠色轉型提供了最有力的推手。舉例來說:2021 年 6 月,廣東省政府推出新政策,允許企業從認可的售電公司購買可再生電能。在此政策支持下,廣州太古匯🔗得以第一時間申請並成為區域內首個實現 100% 綠電供電的商業綜合體項目,它也是在運營了 10 年中 3 次獲得 LEED 認證的商場項目。

得益於 2021 年 6 月廣東省政府推行的『允許企業從認可售電公司購買可再生電能新政策』,廣州太古匯項目在 2021 年成功實現『凈零碳』用電 © 廣州太古匯

Q:建築綠色升級會為企業帶來哪些顯著的附加效應?您可以提供一個宏觀的視野嗎?

A:綠色低碳的建築首先可以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其一,是能夠節約企業的營運成本,根據 USGBC 的估算,從 2015 年到 2018 年,僅在美國的 LEED 認證項目就在能源支出中節省了 12 億美元,水資源花費上節省了 1.5 億美元,並減少了 7.15 億美元的運營成本以及 5,420 萬美元廢棄物處理成本。

其二則是能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LEED 認證的建築被公認具有更高的市場競爭力、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和綠色溢價。根據仲量聯行 2021 年發布的《Valuing Net Zero & ESG for Offices》白皮書,他們發現由於綠色建築自身具備的更好的區位和更完備的物業設施與管理,使得綠色建築資產在質量上有利於溢價。白皮書選取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這 5 個城市成熟的商辦區域進行了調研,發現截止到 2021 年上半年,綠色認證的項目租金比非綠色認證項目高出約 10%~13.3% 。

最後則能夠幫助企業獲得政策、土地、稅收等方面的資源傾斜以及更容易獲得有利率優惠的綠色融資。

Q:在你看來,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主流化趨勢是否深刻影響了綠色建築的發展?

A:毫無疑問,綠色建築與企業的 ESG 表現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深度聯結。

企業首先可以將綠色建築納入整體 ESG 戰略之中,以麥當勞🔗與 LEED 認證深度結緣為例,作為國內擁有 LEED 門店最多的品牌(迄今已達 1,800 家),其在 2018 年正式宣布以『綠色增長引擎』推動業務不斷高速發展,聚焦綠色餐廳、綠色供應鏈、綠色包裝和綠色回收。而打造出符合 LEED 標準的門店正是其綠色餐廳的核心策略。目前,這些 LEED 認證的餐廳占到自 2018 年開始麥當勞所有新餐廳的 95%,不僅每年可以減少約 6 萬噸的碳排放,也為消費者提供了直觀了解和體驗綠色空間的機會。
麥當勞首鋼園餐廳依照 LEED 零碳排放標準和零能耗標準進行設計、施工,其中最矚目的是屋頂的超過 2000 平方米的場地內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年發電量可達約 33 萬度,滿足餐廳日常運營電力需求,並減少每年約 200 噸的碳排放  © 麥當勞中國

我們還洞察到,市場更加青睞偏好綠色建築的企業,以零售市場的奢侈品品類為例,2022 年 USGBC 與 Savills(第一太平戴維斯)共同撰寫的《中國零售 20 城報告》中發現,門店 ESG 表現更強的奢侈品品牌,其擴張速度好於整體 —— 這些更 『向綠』 的品牌門店數同比新增 8%(奢侈品品牌整體門店同比新增則為 4%),以 Gucci、Cartier、Balenciaga 為例,這些品牌不但有新店開出,且門店也已獲得 LEED 認證。

而更聰明的企業已學會將 LEED 認證作為更大價值的撬點,代表性的案例是 Prada 集團,其在 2021 年宣布旗下共有 80 家門店獲得了 LEED O+M 的既有建築認證,成為奢侈品行業中擁有 LEED 綠色門店最多的品牌,這幫助 Prada 集團成為奢侈品行業中第一個簽署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的公司,並在此後數度獲得可持續相關的綠色融資。
2020 年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 Inc. 發行了價值 57.6 億美元的可持續發展債券,承諾將其中 24.7 億美元的資金投資於綠色建築,包括超過 870 萬平方英尺的 LEED 鉑金級辦公空間  ©Iwan Bann


#3 中國,後起之秀
在中國,綠色建築從一個 「未來式」 的概念,逐步成為了 「現在式」 和 「必選項」。


Q:綠色建築目前在中國處在一個什麽樣的發展時機,它是否步入了規模增長階段?

A:在中國,建築行業碳排放占總碳排放量比例超過 50%,高於全球的近 40%,綠色建築的需求缺口非常大,自 2001 年首個 LEED 項目以中美合作的方式在北京落地,至今 LEED 在中國已發展了逾二十年,同時我們也見證了綠色建築在中國從一個『未來式』的概念,成為了『現在式』和『必選項』。

近年來,得益於政策與金融推手的迅速增強,中國已經連續六年蟬聯 LEED 除美國以外最大的市場,且態勢依然昂揚:USGBC 北亞區發布的 2021 年度總結報告顯示,2021 新增 LEED 註冊項目數和認證項目數同比 2020 年分別增長了 21% 和 33%。

同時國內的 LEED 專業人士(LEED Green Associate 或者 LEED AP)的數量也一直在穩步攀升,近 5,000 名有誌於綠色建築事業的專業人才正在填補激增的國內市場需求的空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城市,如北京、重慶、蘇州和深圳都已經率先將 LEED 專業人士納入國際職業資格認可名錄,並提供加薪補貼、爭取人才落戶等利好政策支持。
2022 年中國已經建成的前十大超高層建築,已全部獲得 LEED 認證,圖為上海中心,它是世界上最高的 LEED 鉑金級綠色寫字樓 ©Unsplash


Q:中國國內有哪些主體在使用 LEED 體系?他們分布在哪些行業?

A:我們欣喜地看到,LEED 的使用者從最初的以跨國企業在中國一二線城市設立的公司總部辦公室為主,過渡到行業百花齊放的態勢 ——2021 年開始,零售項目替代辦公空間,成為中國 LEED 參與項目最多的空間類型,參與品牌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餐飲及消費品品牌麥當勞、喜茶、李錦記,還有越來越多的奢侈品與零售品牌,如 Prada、Burberry、Fendi 等。
Burberry 上海恒隆廣場旗艦店基於『碳中和』理念設計打造,並取得了 LEED ID+C:室內設計與施工金級認證 ©ELLEMEN

另外,工廠、數據中心、倉儲與物流中心和住宅等空間類型,也都在近年來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比如中國 2021 年 LEED 認證工廠同比 2020 年增加了 53.3%,數據中心同比 2020 年幾乎翻了 3 倍 —— 其中參與者不乏騰訊這樣的科技大廠,還有以萬國數據為代表的第三方運營商。

Q:在提供科學評估標準的同時,USGBC 還進行了哪些在地推廣綠色建築概念的嘗試與努力?

A:從 2017 年開始 USGBC 就引入了全球綠色建築峰會在中國召開(Greenbuild China),已連續三年在國內舉辦,作為全球最負盛名的行業性旗艦峰會,吸引到五六千名參與者,以及幾百家企業來布展、演講及參會。因為疫情的緣故,我們在 2020 年啟動了以『#碳中和 2060』為主題的系列論壇,分別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舉辦,不僅有近 700 名參與者實地參會,論壇的在線直播也吸引觀眾高達幾十萬人次。

與此同時,我們與房企及專業機構合作,為其員工或會員進行 ESG 方面的培訓。我們也與不少行業頂尖的咨詢公司合作行業白皮書的撰寫,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例如《中國數據中心能源使用報告》(中科仙絡咨詢服務公司)、《中國大型購物商場機電調試研究報告》(ATKINS),已連續三年發布的《中國零售 20 城》(第一太平戴維斯)、《邁向碳中和,推動中國房地產可持續發展》(戴德梁行)、《城市建設碳中和白皮書》(奧雅納)等等。


#4 與 「氣候雄心」 同步
通過不斷的自我叠代,LEED 對建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推動著全球的綠色建築浪潮往前邁進。

Q:2022 年 11 月召開的全球綠色建築峰會上,USGBC 宣布將對現有的 LEED v4 體系進行擬定再更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格局。此次 LEED v4 體系的更新將聚焦哪些方面?改善什麽問題?

A:LEED 通過不斷的自我叠代,對建築提出更高的要求,並不斷地推動著全球的綠色建築浪潮往前邁進。

去年 11 月,USGBC 在美國總部召開的全球綠色建築峰會上宣布將對現有的 v4 體系進行擬定再更新,本次更新會幫助體系更直接地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和氣候變化問題🔗 。其中,新建建築的能源表現板塊的評估進行了優化,同時也提升了得分門檻,以加強對項目的實際能耗水平的全面評估能力。

Q:當下,全球對於『零碳建築』的興趣與日俱增,LEED 體系的叠代對此是否有所呼應?您能描繪一個理想的零碳建築的圖景嗎?

A:2018 年底,LEED Zero 凈零認證體系正式問世,主要是表彰在碳排放、用水、能耗、或廢棄物處理上達到凈零的項目,這其實是在綠色建築的基礎上,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

到目前為止,中國獲得 LEED 凈零認證的項目並不算多,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獲得亞洲首個 LEED 零廢棄物認證的上海嘉裏不夜城企業中心、獲得亞洲首個 LEED 零能耗認證項目的位於高雄市原住民部落的由臺達基金會捐贈的那瑪夏民權小學圖書館項目,以及獲得 LEED 零碳和零能耗認證的聯合利華合肥工業園的物流中心。這也為國內的開發商、企業及品牌樹立了更高的目標。

我們認為,理想化情況下的零碳建築,就是能夠在能源、碳排、用水和廢棄物處理上自給自足,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及循環使用,最大程度地降低對於環境的影響,甚至還可以給周邊的社區、環境帶來正面的積極效益。而 LEED 也提出過『LEED Positive』的概念,將其定義為:長期的、可再生的恢復性設計,但這還始終只是一份願景。在邁向理想化的概念之前,先踏實積極推進既有建築的綠色煥新、城市與社區的低碳轉型以及凈零建築的更多湧現,是我們現階段的目標。
浦東美術館(MAP)在 2022 年 6 月獲得了 LEED BD+C: 新建建築認證級認證,成為大陸地區首個獲得 LEED 認證的美術館  ©MAP

本月,USGBC 北亞區辦公室還將會釋出 2022 年度 LEED 總結報告,以融合大數據圖表、趨勢分析的方式總結過去的一年 LEED 在中國、韓國及日本市場的發展進程,同時也包含對新的一年該區域綠色建築發展的預測與展望。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動態進化的科學評估體系輔助之下,綠色成為建築的新常態將不再遙遠。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COP28閉幕:全球亟需努力,LEED 支持建築“突破”

LEED 認證的工廠可以使用新標識了!

「邁向碳中和」上海論壇:解碼房地產綠色未來